缘起

山就在那里

Posted by Kyle H on July 20, 2025

备份一篇美篇旧文, 写于21年底。记录的是暑假全家的Rainier NP trip

Because it’s there
—George Mallory

乔治·马洛里是英国的登山家。曾经有记者问他为什么要去爬珠峰,他留下了一句非常经典的回答:“因为山就在那里” Alt text

对这句话我其实非常无感的。

爬山我是挺乐意的。我老家邛崃就是因邛崃山而得名,所以打小起郊游都是各种翻山越岭。但对于极限登山,我从来都没有特别的欲望和向往,尤其是爬珠峰雪山,危险系数极高,绿靴子还躺在那里呢。

还记得看过一组数据,说完成过全程铁人三项的中国人,比珠峰登顶的还少。所以过去6,7年,我的专注都在三项上。虽然各项都是龟速,但也磕磕碰碰完成了226公里的大铁。点此链接​可见叔当年的壮(zuo)举(si)

然后呢?
Alt text (Rainier雪山国家公园正门)

时间回到8月,全家一起在西雅图度假。周末,安排游Rainier雪山国家公园。 驱车进入公园,悠悠转转往山上开。我选定的Skyline trail,6公里并1800尺爬升,属于入门难度的trail,非常适合家庭旅游。 Alt text (Skyline Trail)

Trail开始的地方,叫Paradise,天堂,应该是风景绝佳的胜地。但下车一看,天堂四处浓雾弥漫,能见度非常低。 Alt text (天堂,你在哪里?)

有点小小的失望,但还是套上外套出发吧。 我觉得往上爬爬,或许雾就散开了 Alt text 一家人开始沿着trail出发。虽然因为浓雾,看不清远景,倒是近处花水鸟兽也是各有情趣。山路崎岖,流水潺潺,在迷雾里如梦幻泡影 Alt text ( 沿路花水) Alt text (出没的虫兽) 一路上游人众多,不觉得就快到了这段trail的最高点,约7000尺。时值盛夏,Skyline沿途并没有雪。只有在trail最高点可以看到稀稀疏疏一些glacier。 Alt text 雾淡了些,但还是看不到太阳。远远望去,有一丝天蓝从灰白的雾气中泄出来。Wait,蓝色旁白的是什么?是雪山!我瞪着眼睛再仔细一看,没错,天空中有一块雾散开了,远远露出了一块冰雪掩盖的山体,Rainer雪山终于在我们面前展现了它的一丝真貌

雪山我是见过的,但从来没有感受到如此大的视觉冲击!烟雾缭绕下的山体悬在半空,若隐若现,让人无限遐想隐匿在浓雾背后的整个雪山会是何等的雄浑和壮观。山体因为宏大而肃穆,庄严得仿佛是天宫的南天门,里面随时就会有天神从中走出来。 Alt text (山就在那里!)

“因为山就在那里”,对的,山就在那里。面对如此的景观,一切文字都是苍白的,唯有矗立在眼前恒古不变的山峰本身,才是对自己最好的注释。我拍了很多照片,但相机镜头哪能记录人眼都装不下的奇观盛景。我目瞪口呆站在那里,沉浸在无边的震撼之中。

正巧那时,从前方trail雾气中远远走来一队人。一个个身材魁梧高大,步伐整齐沉稳,真如突然下凡的天神一样进入我们视线。走近一看,厚实的御寒衣裤,硕大的背包装备,脸庞眉梢还带着雪渣,必定是从雪山下来的。穿过举着iphone的人群时,一个粗旷的嗓音不经意说道“We were there”。Wow~~~四周的游客异口同声的惊叹着,目送这队人马再次消失在身后的雾气中 Alt text (iPhone 尽力了)

又过了一刻钟光景,雾又涌来了,全部遮住了山体,天空恢复一片灰白。四周的游客都停住那里,等待雾气再次散开。但此后, Rainer再没有施舍给我们一睹它真容的机会。。。

下山的trail其实更有特色,好几处也颇为险峻。但我的心思不再在路上,而心头只有一个声音:爬山,爬山,我要爬山,爬雪山。如果世上真有inception,那一刻就是爬山的种子埋在心里的时刻。

Rainier,我会再回来的! Alt text (飞机上鸟瞰Rainier)

当你开始关注一个事物,与之相关的咨询就会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你视野里。

这接下来的日子里,我就有意无意看了很多与越野登山相关的内容。比如Rainier雪山有14411尺,约4400米。在美国,14000尺以上的山被称为14ers,全美一共96座,其中54座在科罗拉多境内。

所以呢。。。。 Alt text (科罗拉多境内最高的Elbert山)

看过一个朋友的登山感想:在一万尺以上的山区,空旷孤寂,人际罕至,那才是地球原本的样子。

这样的描述让我非常向往,所以未来10年有了一个新的小目标:积极锻炼,保守计划,一点一点去感受14ers,感受亿万年来造物主之无尽藏的魅力

毕竟,山,就在那里 Alt text